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 1火箭首次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目标飞行器)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 1火箭首次采用了什么曲线头锥,目标飞行器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2、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3、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4、 基本信息 飞行器名称:天宫一号(Temple - 1) 飞行器生产国家:中国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07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5、 发射项目:发射后三月内与神舟八号完成对接任务,两年内对接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6、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7、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技术难点: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8、 技术特点 首先,天宫一号要完成交会对接任务。
9、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采取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 天宫一号 [19]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天又安全地返回地面,这是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中国的空间站。
10、在第二步当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活动,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交会对接就是要解决空间站建造时最关键也是最不可逾越的技术。
11、未来的空间站建造是多舱段组合在一起的,交会对接技术是最关键的一项技术,也是重要的技术基础。
12、 其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首次研制发射的低轨道长寿命空间飞行器。
13、它的特点不同于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运输工具。
14、天宫一号主要用于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试验,同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提供驻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5、可以说,天宫一号也是未来空间实验室的雏形。
16、 再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采用了多项的新技术。
17、这些新技术主要采用在空间技术方面,也是为将来空间站的建造和试验做先期的技术验证。
18、 最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
19、在这个最大的载人航天器中,我们做了多项人性化的设计,为航天员提供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15立方米,有锻炼和娱乐设施。
20、航天员可以实现与地面之间可视的电话通信,也可以从事个人娱乐活动。
21、 发射任务 “神七”升空,举国振奋。
22、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3、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24、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25、 根据规划,中国已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26、“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27、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28、“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9、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30、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31、“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32、 我国目前在研制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33、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34、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35、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36、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
3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38、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39、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40、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
41、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
42、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43、 天宫一号模拟对接效果图 [20]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
44、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45、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46、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47、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48、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
49、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50、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51、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52、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53、[21] 编辑本段最新进程 对接介绍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54、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三种方式。
55、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56、 完成系统性能实验 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57、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58、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59、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60、 第二次变轨 北京时间9月30日16时0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61、 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第13圈实施的。
62、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63、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近地航天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
64、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
65、 有关专家表示,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一号平台上的交会对接机构等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66、 [27] 编辑本段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9月30日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前将建立载人环境。
67、 目前,“天宫一号”中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68、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系统专家李英斌介绍说,人在太空生存,必须要依靠航天器提供适宜的氧气、湿度、温度和压力等。
69、尽管历次神舟任务已在这方面积累成熟经验,但“天宫一号”任务仍然提出巨大挑战,特别是很多产品要长期耐受温湿度、振动冲击、真空低压、失重等多种特殊环境考验。
70、 李英斌称,这次任务提出严苛的舱内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
71、“天宫在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前,已经无人运行了好几个月,内部的设备、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
72、”为此,科研人员专门研制出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采取综合手段对舱内气体高效净化。
73、 此外,“天宫一号”还首次带入微生物净化装置,为航天员打造高度洁净的环境。
74、“舱内不是绝对无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适环境就会生长,人体代谢也是微生物产生的来源。
75、它们不仅有害健康,时间长了会腐蚀设备。
76、”研制专家余青霓说。
77、 “天宫一号”还有专门的储箱回收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
78、“水汽会引起电器设备受潮短路,人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舒服。
79、”余青霓表示,将来技术成熟了,水汽回收后还可以净化饮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