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开悟的前兆(开悟的前兆)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修行人开悟的前兆,开悟的前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
2、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
3、“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4、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
5、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
6、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7、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
8、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9、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10、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11、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
12、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
13、但我们学习教义的人要登上十信满心时要经过一万大劫。
14、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
15、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16、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17、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
18、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
19、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
20、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
21、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22、秀才念经,笑死老僧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
23、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
24、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
25、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26、我告诉他:“这是对经文错误的理解。
27、任何人单合掌,小低头所成就的是成佛之因。
28、在此基础上才能起修,才能成佛。
29、所以决定成佛的不是现在,而是在所种成佛之因基础上,经过长久的修行才得以实现。
30、”《法华经》授记了全体的众生。
31、这就是对修禅要有的正确理解。
32、更通俗一点说,禅就是生活,用心来指导生活。
33、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
34、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35、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复旦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36、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
37、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
38、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
39、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40、佛陀的意义是觉者、觉悟、有智慧。
41、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
42、一念恶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究竟。
43、所以,佛法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方法。
44、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
45、而禅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围很广。
46、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人们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47、“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身体中的心脏。
48、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凡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都在心中。
49、这个心,这个体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心性平等。
50、凡夫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差别。
51、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真心”,而是妄识。
52、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执着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
53、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影子。
54、“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
55、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
56、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
57、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住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所说的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
58、证据就是入初住的菩萨发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
59、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
60、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
61、对佛法诚恳与信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62、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者”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
63、但达到开悟之后还需要继续修行。
64、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
65、这就像从小学、中学、高中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准备。
66、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跃,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67、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
68、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大悟不同,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获得了大悟。
69、确实孤独的话,可以找朋友给你开导。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