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机会主义行为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2、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
3、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己。
4、损人利己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追求私利的时候,"附带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例如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另一类则纯粹是以损人利己为手段为自己谋利,如坑蒙拐骗、偷窃。
5、机会主义行为使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处于混乱无序状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6、具体到管理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会降低管理绩效,使管理目标难以达成。
7、在注重时间连贯性的条件下,静态环境的博弈也可转换为动态情况下与不完全信息环境下的竞争问题。
8、当参与人之间只进行一次性交易时,参与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更高,通过欺骗等手段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其结果只能是非合作均衡。
9、但当参与人之间存在重复多次交易时,为了获取长期利益,参与人通常需要建立自己的声誉,一定时期内合作均衡能够实现。
10、可能说,这种基于长期交易与较高交易频率产生的遵守契约与交易条款的行为是更加理性的"机会主义"。
11、作为动态博弈的交易过程,交易环境的稳定与否,对交易者而言非常重要。
12、如果说在长期的重复博弈交易与契约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相互适应,改变策略的许多机会,采取动态跟随策略,参照对方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以获得"双赢"博弈结果的机会,而在即将结束的交易或为数有限的利益互换的交易中,参与者则更有可能采取"一锤子买卖"方式,以"先下手为强"的策略防止"后下手遭殃" 的结局。
13、源于交易参与者所处的地位、具有谈判力的不平等而造成非均衡博弈结果的可能性是十分明显的,博弈双方为此均保持一种高度警惕的心态,担心对方会采取欺骗行为而造成自身的损失。
14、考虑到各种合作性投资协议的资产专用性强弱,有理由推论资产专用性强的参与者更希望签订长期契约,而另一方考虑到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则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签订短期契约。
15、市场契约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具有自我实施性质的长期性,暴露在交易频率之下的资产专用性投资的风险因而更加增大,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就显得比较经济了。
16、折叠契约约束但是,企业契约对市场契约的取代能够消除市场交易的机会主义风险吗?尤其是当企业单边治理型的契约状态下,若缺少了契约自由与重复谈判的机制,各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缺乏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用流行的语言讲叫做"没有话语权",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真实的实力,再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与可以预期的有限任期,可以想象企业经营者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资产的大肆挤夺与转移一定必在其中。
17、折叠编辑本段行为制度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18、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条件下,由于人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普遍提高,他们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和多样化,期望效用的内涵更加丰富,进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也更加复杂多样,从而对制度的要求更高,也因此增大了制度设计的难度。
19、折叠制度实施在制度中如果对某些机会主义行为没有相应的规则或条例予以规范,从而使人们的某些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这时我们就认为制度中存在漏洞。
20、制度漏洞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失控,给社会造成危害,比如某些干部的腐败问题、经营行为的规范问题、社会诚信问题等等。
21、在设计制度时,如果事先能预知被管理者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能针对该种行为制订有效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制度漏洞。
22、如果事先对某种机会主义行为没有预料到,就可能疏于防范,形成制度漏洞,导致有些人钻空子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不受到惩罚,也就纵容了机会主义行为。
23、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对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24、折叠制度漏洞目前机会主义行为预测还没有引起重视,在制度设计时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很少对行为进行预测,即使有也是不自觉的、感性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样就造成很多制度漏洞。
25、虽然事后可对制度漏洞进行弥补,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6、折叠制度设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系统、科学地预测被管理者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度设计时就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制度更加趋于完善,也因此更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27、折叠编辑本段行为预测机会主义行为预测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透彻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
28、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但要实现该行为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可用公式描述为:B=f(M,O)其中B表示行为,M表示从事该行为的主观动机,0表示从事该行为的客观条件。
29、∞J所以在制度设计中,应从人的主观动机和行为实施的客观条件两方面人手来对被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预测作为被管理者,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动机类似:都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30、客观条件既可以是被管理者本身具备的,例如智力、体力,也可以是管理者提供或赋予的,例如设备、资金、权力等。
31、对于官员来说,之所以出现贪污、受贿等机会主义行为正是由于手中握有权力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而造成的。
32、客观条件不同造成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千差万别。
33、比如,对于车间工人来说,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有: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浪费、偷工具与材料;对公司采购人员来说,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在采购时吃回扣或报假账;对于财会人员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有:造假(包括造假账、不如实反映情况);对于企业负责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有:短期行为、化企业财产为个人的、工程发包时收受贿赂,等等。
34、折叠预测群体首先,确定制度对象。
35、由于制度设计是针对一类人的,例如考勤制度是针对企业员工的。
36、会计制度是针对会计人员的,在预测时应忽略个体特征,注重群体特征。
37、折叠制度对像其次,分析制度对象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动机。
38、由于制度对象的动机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39、所以要分析制度对象的效用。
40、效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
41、一种事物由于具有一定属性和性能。
42、能够满足主体条件需要,对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的,即有效用。
43、当前,制度对象的效用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既包含金钱物质也包括名誉地位等等,在分析时应尽可能全面。
44、并且不同人群的效用偏好是不同的,例如对工人来说,物质和金钱对他来说具有较大效用,而对企业家来说,往往成就感、名誉和地位等较之金钱、物质的效用更大。
45、折叠科学管理再次,提取制度对象实现机会主义行为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46、客观条件与管理目标或者说制度的用途有关,例如要完成"生产某种产品"这个目标,工人必须具备设备、原料、操作技能等客观条件。
47、最后将制度对象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条件结合得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
48、例如对工人来说,客观上其具备设备、原料及操作技能等条件,主观上,生产出的东西对自己是有用的,这样就会出现为自己干私活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49、制度更新制度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用集合来表示,不同的制度对象有不同的机会主义行为集,进一步地,可考虑借助数据库技术,给不同的制度对象建立行为数据库。
50、在设计具体的制度时,可根据制度对象从数据库中调出相应的机会主义行为集,为制度设计提供帮助。
51、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机会主义行为会不断出现,因此需要对数据库不断更新。
52、行为意识必须指出,由于预测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人是有意识的,其思想和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会象预测自然现象那样准确无误,即并不能准确预测到所有被管理者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只能预测到部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制度漏洞。
53、另外,预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功预测应该是建立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是渐进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