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的新老传承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排的新老传承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新人培养,起点在选材。在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决赛阶段,各支“小女排”展现了较成熟的阵容和技战术水平,但据记者了解,各地队伍的选材资源丰俭不一,差距很大,部分地区面临不小困难。
“选材方面我们主要是靠基层的一些教练,他们真的很辛苦地到处去找。江苏的选材之所以相对比较好一点,是因为基层的体校多一点。”施海荣说。
根据他的观察,目前江苏的排球人口没有出现显著减少或增加,“其中有能力的(打得较好的)还是比较多地在向专业方向发展”。
被问及如果队员在专业队发展不上去时怎么办,施海荣表示,目前江苏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分流体系,能上一队的可以继续打球,上不了的则推荐去读大学。
对此,施海荣认为,除了需要改善训练方法,在选材时也有讲究。“在选材时,我们要请专业人员进行身体特点的分析,哪怕是在身形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要看看那一块有欠缺,比如在肌肉(素质)上要从小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在抓体能时有针对性地保障好小运动员的健康。”
记者了解到,部分经济条件好、体校资源和训练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本地排球人口持续匮乏产生了梯队断档。
排球青训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打职业排球苦、累、易受伤,且很难“出名挣钱”,因此不容易吸引大城市的孩子。
以上海为例,在成年组中,上海队是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之一,其中不乏张磊这样35岁上下的老将。
上海市体育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陈皓峰承认,上海女排的底子其实比较薄,青少年梯队不足,但正在努力加强,希望用这支青年队伍去接张磊她们的班。
在一些排球氛围较好的地区,本身人口基数不大,也客观上对选材不利。
同为直辖市队伍的天津队在本届全运会女排19岁以下组比赛中获得银牌。不同于现役天津成年队的特色,这支青年队的身高条件并不突出。
根据天津19岁以下女排队主教练刘仁德的介绍,由于天津成年女排成绩较为突出,汇聚了不少明星球员,因此带动了许多本地人看排球、练排球。
刘仁德表示,目前天津队正在尝试从全国范围内扩大选材,十分希望和各地的学校队伍进行交流。
当被问及对一些身高并不突出队员的建议,刘仁德表示,先天的身体条件并不是排球运动员成才的充要条件,希望这些队员继续通过锻炼强化身体机能,并刻苦探索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打法。
和有条件全国选材的上海队、天津队不同,在排球青训受重视度相对较少的地区,女排选材、培养更加困难。
事实上,由于缺乏支持,他的队伍能够坚持到全运会决赛阶段已属不易。“我们福建青年队一度没人管,如果不是教练、队员一起努力,这个队可能在年前就解散了。”
猜你喜欢